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,欧耐特线缆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一捆捆包着“铁皮”的线缆让人好奇。
“这是为高原地区量身打造的产品,抗紫外线、耐寒、防腐蚀,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,有15项发明专利。”公司董事长杨振涛颇为自豪。
抓住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机遇,欧耐特瞄准高原特种线缆产品,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,目前市场占有率高达40%。
2020年,欧耐特生产的一批线缆发往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海拔3000米以上的光伏新能源基地。但客户很快反馈,产品要么被鼠兔咬坏护套层,要么容易出现开裂现象。研发部经理马磊赶到现场发现,青藏高原鼠兔繁多,对埋在地下的线缆造成破坏。此外,青藏高原紫外线强、温差大,导致护套层开裂。
当时,成立于2012年的欧耐特公司,正处于转型的“十字路口”。“我们成立早期主要做城市公共设施、住宅小区配套线缆,确实没有生产高原特种光伏电缆的经验,全国层面也缺乏专门的产品标准。”杨振涛坦言。
为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,欧耐特所在的大通县北川工业园区主动服务,为企业精准对接了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辉专家团队。双方一拍即合,协力攻克难题。
鼠兔啃咬咋解决?“做足强度不是唯一解法,何不让鼠兔‘避而远之’?”马磊介绍,当时研发团队反复研判,决定在线缆护套层里加入一种溶剂,利用特殊气味驱散鼠兔,让线缆啃咬故障率从90%降低至15%以下。
如何挑战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?团队以废弃大豆油等植物油酸为原料,制备出通用性强、耐寒性高的植物油基增塑剂。“目的就是让线缆始终保持一定软度,避免因冻‘脆’而开裂。”马磊说。
没想到,样品拿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实地检测时,过了低温关,却没有经受住白天高温的考验。“我们选择反复试验。”马磊介绍,前后历时36个月,最终研发出适应高原环境的特种线缆产品。
产品有了,但酒香也怕巷子深。“按照以往经验,从市场接受再到认可,至少好几年。”手握新产品,杨振涛一度不知往哪卖。
关键时刻,青海省相关部门组织了供需对接会,帮助欧耐特“吆喝”好产品。目前,已有5家央企与欧耐特达成合作协议。
近年来,欧耐特专注创新,先后申报专利130余项,拥有注册商标证书26项,获得发明专利15项,实用新型专利80余项,从小微企业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。眼下,公司年产10万吨绿色高纯电工圆铝杆项目正火热建设中。项目将依托青海丰富的铝资源,实现“以铝代铜”规模化生产,同时可实现铝合金电缆在性能上超越传统铜缆。
“我们正积极参与《高原地区光伏电缆技术规范》团体标准制定。”杨振涛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,“锚定高质量发展,民营企业大有可为!”